你在这里

我的孔院“小家庭”

       孔子学院是一个大家庭,我从布隆迪孔子学院辗转到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,唯一不变的就是孔院家庭的感觉。除了来自国内同事之间的温暖,我在卢大孔院教学点,也有自己的“小家庭”,这其中也有难以忘怀的温暖……

 

“家庭”套餐

       今年是我在卢旺达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第二年,我所教的是卢旺达南部省的一所女子中学——ENDPK。除了必上的汉语课程外,每天下午还会有一段和学生在一起的汉语角时光。

       那天下午学生们按时来学习,她们在门外喊着:“赵老师,我们来了。”看到我没有出去,就轻轻地推开我的房门,此时的我因为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,她们小声地问:“老师,您怎么了?”我说了句:“你们先自己复习吧!”接着我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,不知过了多久,当我醒来的时候,闻到了阵阵饭香,走到厨房看到学生在为我做饭,她们说:“老师,你中午没吃饭吧,我们怕你饿,吃点吧!”看到学生们为我做的饭,心中不觉涌起了一股暖流。

学生亲手做的“家庭”套餐

       我可爱的学生们被你们关心是一种幸福,我会珍惜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光。

 

“全家”出游

       记得那天是周六,我吃完早饭在房间里休息,两个高三的学生急匆匆地跑过来找我,“老师,我们一起去Nyanza吧!”看我一脸好奇,她们用英语又详细地解释了一遍。原来今天高三的学生要去卢旺达Nyanza皇宫去学习国家历史,她们想邀请我一起去。我正犹豫,又跑过来一名学生,喊着“老师,我们帮你留了座位。”“老师,去吧去吧。”看着学生们渴望的表情,我答应了。

       等了好久终于出发了,车开得很慢,我望着车外的风景,“老师,您能不能听我读课文。”我回过头,她们竟然把汉语书带了过来,学生告诉我,因为要参加HSK考试平时复习汉语的时间太少了,去Nyanza需要半个多小时,这段时间可以学汉语。

赵鹤然和她的学生在卢旺达大皇宫前留影

       到了卢旺达皇宫,学生们认真地把讲解员讲述的历史记在本子上,在这里你会看到茅草的房子,茅草屋里面很大,很凉爽,学生们告诉我卢旺达国王五世一直住在这里,他的儿子三世在比利时殖民者的帮助下1930s建立了现代宫殿。我们还去看了卢旺达最尊贵的牛,它们是卢旺达的文化遗产,是吉祥繁荣的象征。

 

“全家”总动员

文彬和她的妹妹

       文彬是卢旺达南部省ENDPK女子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,2019年中学生“汉语桥”卢旺达赛区的冠军。她家有四个孩子,她是家里的老大,受她的影响弟弟妹妹们也慢慢地喜欢上了学习汉语。她告诉我,因为是住宿学校她很少回家,但只要她放假,弟弟妹妹们就不会“放过”她,缠着她让她教汉语。尤其是她四岁的小妹妹酷爱学习汉语,学起汉语也是相当认真,她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,比如:你好吗?我很好!你叫什么名字?我叫……。你今年多大了?再见!等。我见过小妹妹一次,我清楚地记着,看到我时她大方地和我打招呼,用汉语介绍自己,我完全被她惊讶到了。希望小妹妹会继续努力学习汉语,也希望文彬可以实现去中国学习的梦想,不负韶华。

作者简介:赵鹤然,渤海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,现为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