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在这里

竹编组,孔子学院因你更精彩

        在汉推的舞台上,我们站在前沿,成为人们目光的焦点;在文化宣传的阵地上,我们挥拳舞袖,显示着大家风采;在日常工作中,我们放心从容,无惧无畏,并获得阵阵喝彩!我们在不断前行,不断进步,不断收获!我们顶着光环,衔着荣誉,昂首阔步在人生路上!

        然而,突然回首间,猛然发现,在我们前进的时候,却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地为我们铺路、掌灯!黄戴忠教授带领的中国援卢旺达竹子栽培与加工技术小组(简称:竹编组)就是一群这样的人!

        竹编组与孔院皆是2009年来到卢旺达,开启了自己的事业之旅。孔院从何时与竹编组相识,如何与竹编组相知,我无从知晓。2015年9月当我来到卢旺达孔院的时候,孔院与竹编组的感情就已经很深厚了,两家单位会时不时在家弄几个简单的菜,让大家聚在一起,随意聊天闲谈,进行交流沟通,以巩固友谊,加深感情。那时候,孔院的汉语教学点还只限于大中学,还没有拓展出去,进入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,因此,竹编组还没设汉语教学点。

        然而,无论有无教学点,竹编组在我们前行的路上,在很多方面,对孔院工作总是默默地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。孔院的任何文化活动,只要有需要,竹编组必定是要人出人,要力出力,要车出车:大、中学“汉语桥”复赛、决赛评委席上,或观众群里,你一定会看到竹编组几位成员的身影。无论时间多长,坐得有多辛苦,他们一定会从头到尾地与我们在一起;当听说孔院想帮助我们的孔子课堂——中卢友谊女子学校,解决住宿生行李箱无法放置的问题时,竹编组主动提出去实地考察考察,看看能不能用竹子搭架子,帮助解决问题;当听说孔院想把我们的国球:乒乓球在学生中推广,没有乒乓球桌,想请他们帮助制作的时,他们二话没说,立即行动,谈设计,定方案,找材料,齐动手,牺牲休息时间,赶工赶时,为孔院做了三张乒乓球桌,并用车送到了教学点上。

        当孔院有老师离任回国,或者新老师到任,由于行李很多,叫出租车太贵,你就会看到竹编组的皮卡车,飞奔在孔院老师住地与机场间;当孔院老师租住的地方停水了,生活无法进行的时候,竹编组就在二三十公里远的培训基地马萨卡,把水接好,用车运送到孔院老师家里来……。他们总是把孔院的事儿,当作自己的事来做,有时比做自己的事儿还认真仔细。

        为了让孔院的老师们工作之余,多一个去处,调剂一下远在国外无亲无戚的烦闷心情,竹编组总是时不时地找机会,请孔院全体老师去他们那儿小聚,逢年过节,总是把饭菜做得丰富多样,为孔院老师们改善改善生活。我来卢后,在卢的三个春节都是在竹编组过的。竹编组只有五个人,全都是不太很会做饭菜的大老爷们儿。而我们孔院最少的时候是十二个老师,最多的时候是二十二人。在这里,每家的锅灶都很小,只是为四五口之家服务的。要使用这此小家伙,做出那么多人的饭菜,想想都愁云满面啊!而他们却总是乐呵呵地说:这有啥关系啊?没事儿!大家聚在一起,开心热闹就好啊!

每年春节,大家最企盼的就是看春晚的节目。然而在卢旺达,我们孔院几家都没有电视。为了让大家能看到春晚节目,竹编组专门去购买了电视,安装了卫星天线。每年在竹编组丰盛的年宴前,大家开心的笑脸,衷心的祝福,热闹的团年,围坐在电视前欢天喜地看春晚的场面,总是那么让人难以忘怀!竹编组给孔院的关怀与温暖,驱散了每个老师心中的离愁与别绪,在最思亲的时节,把欢笑和开心留在了异国的土地!

        2016年6月27日,根据卢旺达劳动力发展局(Workforce Development Authority)的申请,孔院在竹编组开设了第一个职业汉语培训教学点,并由此拉开了孔院“职业化”办学的序幕。

        当年9月,我被派往该教学点任教。从大学生的汉语课堂,转而走进职业汉语培训的教室,对于任人来说,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:老师所面临的困难,不仅仅是如何教外国学生学汉语这么单一的问题了。除此之外,还有更多的难题摆在了老师的面前。首先,老师得学习与竹子栽培和加工技术相关的专业术语;其次,老师得面对受教育程度差异很大、层次众多、各方面都参差不齐的学员。在这里,只有极少学员受过高一点儿的学校教育,大部分学员受教育的程度非常低,有部分学员几乎就没有受过学校教育;第三,学员年龄夸度很大,从十几岁到四五十岁的都有;结构很复杂,有单纯无邪的懵懂少年,有想学手艺却又希望自由显摆的青年,有拖儿带崽为生计愁烦的妈咪(结了婚的女性,他们统称“妈咪”),有养家糊口为家撑天的家男;第四,师生间无共同的媒介语作为教学工具。英语作为零起点班必用的上课媒介语,在这里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的:每期学员中,没有几个人懂英语,即或有那么几个懂英语的,英语水平也不高。当我刚去时,在第二期培训的开班仪式上,我询问了解得知:近四十名学员,只有四个懂英语,其余的基本都只懂卢语或少量的法语。

        当媒介语和目标语都是陌生的语言,而任教的老师又不懂学员们所通用的语言时,这个教学该如何进行?进行职业汉语培训,目的是帮助中资企业在进行技术援助时,减少语言障碍,与受助者进行较为有效的交流与沟通,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和当地民众的需求,从而助推当地经济建设。谁曾想,要帮别人扫除语言障碍的人,却首先遭遇到了语言障碍,这可不是一般的尴尬啦!当我把这些事儿与黄组长他们说起时,他们笑笑,轻松地说:没关系啦,慢慢来好啦!他们的轻松态度和热情友好,让我倍受鼓舞。专业术语,他们耐心地教给我,给我的“汉语交际+职业术语”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与支持。 

        文化活动课和文化活动体验课,在汉语教学中,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增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,起着很重要的作用,特别是美食文化体验活动课,更是如此!美食文化的展示,把抽象、干瘪、枯燥的文字,变成了看得见、摸得着,能闻其香、能品其味的实在、具体的现实,加之学生一起动手的亲身体验,眼、耳、鼻、口、手、心的共同参与,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,便深深烙在了学生们的心里和脑海里,会激起他们对中国的无限向往和憧憬!

        然而,开展这类美食文化体验活动课,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,比如,为让学员加深对竹子的认识和了解,我用竹笋作原料“做中国菜——川菜”;“庆元旦,迎新年”的包饺子包子;宣传节日文化“端午节”的包粽子等等这类的大型文化体验活动课,单靠我自己一个人,是根本无法完成的,更别想用“圆满”二字作结论了。在竹编组各位专家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下,从采购食材,到积极参与,示范讲解,搭台垒灶,演示蒸煮,他们出人出力不说,还出钱出物,自始至终都鼎力相助,让我的每一次体验活动课都圆满成功。

        竹编组不但在文化活动方面给予了我大力的支持和帮助,在教学上也默默地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帮助。在我任教的第二期、第三期和现在的第五期培训期间,无论是开班还是结业,无论是太极、剪纸、做风筝还是唱歌,只要我需要,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眼前,为我的课堂需要提供各种帮助。因为他们这种无私的、默默的帮助支持与密切配合,学员们学习汉语的热情越来越高,教学效课越来越好,汉语和中国文化,如太极,在马萨卡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,来自培训中心外的学员也陆续增多。

        细数着这一点一滴的过往,回眸与竹编组一路走过的时光,满满的感激装满心中,美好的回忆填平脑海!

        孔院是艘远航的船,汉教是那扬起的帆,像竹编组这样支持孔院工作的中资企业,却是那鼓帆助航的风。有你相伴,有你助推,我们会走得更快更远!

        汉教有你而出色,孔院因你而精彩!

        感谢一路有你,竹编组!

 

图一 竹编组成员

图二 为孔子课堂捐赠行李箱架

图三 为孔院捐赠的乒乓球桌

图四 竹编组为孔院老师送水

图五 竹编组为孔院老师过春节烤全羊

图六 竹编组参与、帮助汉语教师完成包饺子包子文化体验活动

图七 竹编组参加汉语培训班开班仪式并与学员合影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外派教师  陈晓燕/供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