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在这里

卢旺达学子励志篇之三

——田琪的故事:“汉语桥”不再是我的“梦”

        “‘汉语桥’已不再是我的梦了,老师!”

        这是田琪在我回国休假结束,回到卢旺达后,见到我时毫无表情地说出的第一句话。我知道他去中国参加比赛未取得理想的成绩,止步途中。失败给他的打击是如此之大,倒是我始料不及的事。我不知道在他去中国参赛的这段日子里除了比赛还发生了什么,然而,听了他的话,我也陷入了沉思。这两年来他学习汉语、参加“汉语桥”的故事,一一浮现在我眼前。

        田琪,卢旺达大学教育学院表演系的一名学生。2015年9月他有幸在教育学院与汉语结缘,成为了卢旺达大学教育学院孔子学院的一名汉语学习者,从此,他开启了他的汉语学习之旅,踏上了追逐“中国梦”的征程。他热爱中国,喜欢中国文化,决心学好汉语,去中国留学,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下中国的发展,体验中国的节奏,倾听中国的声音,带回中国的文化,回来讲述中国的故事。

        他想努力学习,参加“汉语桥”,通过比赛,早日实现去中国看看的梦想。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,2016年和2017年,他不分时间,不愿休息,克服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困难,拼命学习,两度备战“汉语桥”。2016年他辛辛苦苦地准备,通过一场又场比赛的较量,借助表演专业的优势打败对手,杀入决赛。可惜的是,赛前两天他生病入院,比赛当天从医院请假出来,直奔赛场,结果发挥不佳,痛失良机,无缘去中国参赛。

        虽遇挫折,惨遭失败,但要去中国亲眼看看,亲身感受,在他心里已成了无法驱赶的非常强烈的愿望,他暗暗发誓:要从听、说、读、写各方面更加努力地学习汉语,扩充文化知识,了解中国国情,全方位备战2017年“汉语桥”,实现他的“中国梦”。

        然而,世上没有任何坦途,也没有一帆风顺之事。他的决心再大,也没能大过摆在他面前一日三餐无着落的实际困难大。作为大学生,他必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,不能挂科,一旦挂科,后果会非常非常严重:不但要费时间补修,而且还得缴一笔高昂的补修费。本来就家徒四壁、经济窘迫,再挂科,那简直是雪上加霜!为了生计,他不得不在课余时间去打工挣钱,利用所学的汉语,他奔波在各中资企业或华人间,为他们当翻译。于是,他每天固定在大学课堂到孔院课堂的生活轨迹,渐渐改变着:他开始缺课,开始向老师撒谎,开始绕道而行,回避老师。老师给他打电话,他由最先接听、撒谎解释,到后来的不接不听,到再后来的关机婉拒。急得有些如热锅上蚂蚁的老师,在使出了浑身解数皆无果的情况下,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:让同学捎信告之,要么立马到孔院见老师,要么永远不要再来孔院!

        不知是老师的关心帮助感动了他,还是汉语给他带来的实际利益,让他明白了回来的重要性,或者是梦想对他仍具有的巨大魅力,他怯生生地回到了孔院,悄悄地溜进了教室,在一个角落,把自己在同学中藏了起来。他像犯了错的小学生,不敢正眼看老师,却时不时抬眼去瞄一下老师,又马上低垂下眼皮来。他既希望老师看见他,又生怕老师发现他。而生气的老师却故意把他当着了空气,对他不理不睬。这让他很难过。老师希望用这种方法让他明白,没有人喜欢不诚实且做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。

        然而,也许是文化差异之故,田琪同学对老师的良苦用心并不明白。老师的“冷漠态度”让他不敢靠近,在这凝固的气氛中,他如若三九天的寒蝉,禁不发声。逼得没辙的老师最终举起了双手“缴械投降”了。一番长谈,曲折的故事慢慢展开,缺席的原因娓娓道来,不是他畏惧学习中的困难要放弃梦想,而是食不裹腹的现实让他与他热爱的汉语学习渐行渐远,这让他非常非常难过。

        田琪说,他家住在东部省美丽的基伍湖畔,一个叫亚马社切(Nyamasheke)的小村庄。那里很贫穷落后,现代文明中的一切,在那里都无影无踪,那是典型的近乎原始牧耕的社会。他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,家里有九口人,除了爸爸妈妈和他外,还有一个奶奶,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。他家和大多数的卢旺达家庭一样,虽在农村,但家里没有土地,爸爸妈妈没有工作,靠打临工维持全家生计,生活十分艰难,加之他上大学,住在学校,每月的住宿费,生活费,对于他的家庭来说,又是一个非常非常沉重的负担。他可以减少进餐的次数(大部时候,他每天只能吃一餐)来节约生活费用,但是每月的住宿费,却是怎么也无法缩减的。他不能总向家里伸手,即或伸手,很多时候也只能空手而归。他不愿加重家里的负担,也不愿为此让爸爸妈妈更难过,所以,他只好去打工。

        他说,在卢旺达找工作是非常非常难的,幸好他学了汉语,且因学习努力,他凭借自己较好的汉语,在两三个中国公司里找到了钟点工工作,为中国人当翻译,虽然奔波,但收入还不错,这暂时解决了他目前窘迫的生计问题。在打工的时候,他也为他缺席了汉语课而苦恼,为他可能因此再次与“汉语桥”之梦失之交臂而痛苦。然而,没有生存,何谈梦想?!他感谢老师对他的关心和在意,感谢孔院给他一个开启梦想、筑路美好生活和未来的平台,感谢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几千年魅力不减的语言,为他架设的通往快速发展的中国的“汉语桥”。他恳求老师原谅他的缺课、不接电话和撒谎。他不是故意的,那是不得已。现在他回来,他要好好学习了,不再辜负老师的期望!

        他的故事打动了老师,老师湿润的眼眶原谅了他的“过失”,老师的安慰一如她美丽的外表,温暖着学生的心。她鼓励田琪好好努力,把最近落下的功课补回来,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,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。她要求他收回心思,一心学习,同时好好备战“汉语桥”,把去年的遗憾弥补回来。然而,理想和现实总是有条跨越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的鸿沟,本以为他能就此安下心来上课学习了,其实不然,师生却由此陷入了“来上几天课,再缺几次课,师生再交流沟通”的无限拉锯战中,苦闷了学生,苦恼着老师。

       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?仔细想想,倒还真不易想出良策来。时间就在这拉锯战中一天天流失,紧紧拽着学生的老师的手,确乎有点儿精疲力尽了,或许应该放手,顺其自然罢了。而有些事,真是不好说。正当老师深感黔驴技穷、在放手与不放手间苦苦挣扎的时候,田琪真真正正地回归课堂了。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!

        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,田琪这个卢旺达男孩,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了不一般的磨炼,速度地成长了起来。知识树立了他的自信,自信推动着他勇往直前。他向着2017年卢旺达赛区的“汉语桥”大踏步地走来了!

        2017年5月28日,第16届世界大学生“汉语桥”卢旺达赛区总决赛在卢旺达大学教育学院大礼堂拉开了序幕。12名来自不同教学点的选手参加了此次角逐。他们经过各教学点层层选拔,闯进孔院总部前30强, 又在总部复赛中,强强出击,一路过关斩将,挺进前12强。他们怀揣梦想,又在老师们全心的指导下,经过一个月的磨刀擦剑、练就看家本领后,齐集擂台,在这里上演了一场群英会,为八方来客演绎了一场高质量、高水平的大型中华文化盛宴!他们个个都是高手,人人都是才子,舞台上,各自大展身手,尽显英雄本色:主题演讲时,他们用流利的汉语畅谈梦想;知识问答时,对答如流才气外露;才艺表演时,内容丰富多彩,形式多种多样,表演精彩纷呈,才华横溢。在高手如林的对决中,田琪以清晰的吐词,精准的发音,精彩的相声表演,稳定出色的发挥,技压众雄,拔得了头筹,摘取了桂冠,幸运地拿到了赴中国参加2017年第16届世界大学生“汉语桥”参赛的门票,将光荣而自豪地代表卢旺达去参赛!

        在“汉语桥”上的一路拼搏,他终于实现了苦苦追求的“中国梦”!他可以去中国亲眼看看美丽的大国美景,亲耳听听中国的故事,亲口尝尝中国的美食,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。

他笑了,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!结果宣布时,他让老师掐掐他,好让他分辨分辨这是不是梦,那一刻,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。

        可我万万没想到,对“中国梦”怀有如此激情的他,去了中国回来,居然变得这般消沉!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呢?听了他“‘汉语桥’已不再是我的‘中国梦’了”那句话,我惊愕得说不出话来,愣愣地看着他,良久,我拍他的肩说:“没关系,田琪,这次去成绩不理想,还有明年。别灰心丧气,好好努力,争取明年再战!”

        看到我的表情,听这么一说,他倒很开心地笑了:“老师,你误会了。我没有灰心丧气呢。我说‘汉语桥’不再是我的梦,是因为去年秋令营我去中国,今年“汉语桥”我又去过了,我去过两次了。我不想再通过参加“汉语桥”去中国,我要把这个机会让给别的同学,让他们也有机会去中国看看。中国真的是一个很好、很了不起的国家。我很喜欢中国!今年我很幸运地代表卢旺达去中国参加了比赛,我看到了中国,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,并交了很多朋友。我开了眼界,长了知识,也看到了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差距。在没去中国的时候,我认为我田琪很厉害,我的汉语很好啦,走到中国去一看,一比,哎呀,才知道,我的天,差距太大了。中国之行让我知道了自己的汉语水平很低很低,真的。我们要更努力、更刻苦地去学习。我要给我的同学们、朋友们讲中国的故事,我要让更多的卢旺达人知道我们之间的差距。我们应该努力奋进!我要静下来好好地学习,争取在今年考过HSK5级,等我毕业后,我要去中国读研究生,学习先进的东西、先进的理念、先进的思想回来,为建设自己的国家出力,为建设卢中两国的友谊出力。这是我新的“中国梦”!老师,我不但要用汉语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,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,我还要帮助更多的卢旺达人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命运,创造他们美好的未来,让我们的国家也像中国那样快速发展富裕起来!

        我要感谢汉语,感谢孔院,感谢孔院的老师们,特别要感谢孔院张院长,我最喜欢听他在课堂上给我们作的演讲,也喜欢在课后与他聊天,他的话,总能在我们心中激起一股无限向往中国激情来。

        听了他这话,我欣慰地笑了!

 

图一 田琪在上汉语课

图二  2016年秋令营 田琪在重师体验书法文化课

图三 2017年“汉语桥”卢旺达片区总决摘冠

图四 2017年赴中国参加“汉语桥”

 

卢旺达大学教育学院孔子学院外派教师   陈晓燕/供稿